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首页 > 主页 > 系部动态 >

锚定职业教育新变化,培育打造特色金院系

作者:刘万钧 时间:2022-09-03 来源:经济管理系

锚定职业教育新变化,培育打造特色金院系

学习董事长许小兰在集团全体员工大会上讲话精神

经济管理系党支部书记  刘万钧

 

2022 年8月26 日,董事长许小兰作题为《用“六金”理念培养“金生” 培育“金校” 打造“金”集团》重要讲话强调:8月21 日,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同济大学做了“服务中国现代化,建好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的主旨演讲。吴司长着重讲了“建好金专上好金课锻造金生写好金教材”,同时强调大学的质量文化,在全国高校引发广泛讨论,在职教圈引发深度思考。

董事长科学分析十八匠教育集团及与两院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瓶颈,结合吴岩司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金专、金课、 金师、金教材、金生、金集团”等“六金”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

集团及两院在4.0内涵发展新时期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怎样将升本专业及职业教育本科建设工程培育推进落地?怎样将集团及两院建设发展成为“地方离不开、行业评价高、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金学校、金集团?董事长的“六金”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为集团及与两院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目标,确定了标准,明确了路径,确立了举措,是集团及两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和行动指南。

经济管理系在集团及两院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如何破冰突围?怎样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怎样在学校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贡献智慧力量?通过学习领会董事长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以董事长“六金”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为行动目标导向,思想破冰,理念破旧,行动破僵,举措破钝,紧扣围绕集团及学校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新变化,锚定培育“金专业、金课程、金课堂、金教师、金学生”建设目标,着力打造特色“金院系”。

1.重构专业(群)体系,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型“金专”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时代新变化、新要求,着力培育建设具体地方鲜明特色的专业(群),培育专业设置科学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优良、服务贡献不可替代的金专业。

1.1.围绕省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型“金专”

围绕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及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建设专业(群)。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与通信等核心产业集群和全省产业数字化聚集区,重点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

围绕荆州市及纪南文旅区产业建设和城市建设“双十”工程,培育建立专业(群)。有效对接地方数字经济、文旅经济、文创经济、会展经济等地方特色文旅产业集聚区,对接“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产业链和“后备箱”旅游产业经济,重点建设建立“现代金融旅游服务专业群”。

锚定湖北及江汉平原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紧扣荆州市及文旅区地方产业发展

布局,精准定位专业(群)建设目标,着力构建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型“金专”。

1.2.锚定数字经济产业新业态,打造服务数字经济型“金专”

8月19日至20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办。拥抱数字技术,培养数字经济新时代人才;适应数字经济,更新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掌握数字技术,培养服务数字经济的“数字工匠”人才。

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界、产业界和经济社会的联动,加强国际交流,持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发展能力。诊断改进与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精心培育建设相关专业群,打造服务数字经济型“金专”。

适应数字经济产业转型之新特点新要求,对接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服务、智慧办公、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新兴产业发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互联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体系;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为核心,构建“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会展规划与管理、民族传统技艺”现代金融旅游服务专业群体系。 

1.3.培植典型特色成果,打造教学科研型“金专”

锚定信息经济、数字经济、旅游经济、文创经济、智慧智能的专业建设发展目标,着力推进校政行企深度合作,培育实施“一试点、一学院、两中心”专业(群)发展平台。

培育省级“1+X”证书试点平台。依托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网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1+X证书”试点,着力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职业技能模式,培养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实践实操能力,逐步培育建设成为省级“1+X证书”试点品牌。

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平台。着力培育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依托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湖北国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开展软件技术、大数据运维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等深度合作,培养信息产业、数字经济、智慧智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培育建设成为省级“产教融合”特色品牌。

培育省级技术研发推广平台。依托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武汉誉天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网盒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万声通讯有限公司、湖北国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海尔物联网智能家电有限公司、美的楼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荆楚文旅集团等企业实施“共建共享、共生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发挥校企技术资源优势和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培育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和成果转化,打造教学科研型“金专”。

1.4.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服务贡献型“金专”

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办学模式。加大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武汉誉天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国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海尔物联网智能家电有限公司、中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基地20个、师资培训基地10个、实践教学基地30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5个和毕业生就业基地50个;着力探索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的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校企“双向三进”和“企业课堂”建设工程;按照“三全一主体”(校企合作全过程、工学结合全方位、工学交替全普及,学徒培养为主体)思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校企共同研讨设置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管理学生、共同实施双向考评的“六共”人才培养机制。

面向政府机关、行业企业和社会实体开展职业培训,主动服务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服务、智慧办公、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数字经济产业。参与荆州市乡村振兴和“一村一匠”人才培育工程,主动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力争每年培培训乡村振兴技术人才和专业合作社技术人才1000人;积极服务行业经济技术人才战略,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加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直播、智慧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争每年培训技术人才1500人;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和“产城融合”,校企共同培育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学院”1个,建立“校镇校村合作”基地3-5个。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撑,扩大社会影响力,打造服务贡献型“金专”。

1.5.强化绩效跟踪机制,打造省级特色品牌型“金专”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育人机制改革,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促进形成更加完善的专业(群)质量管理体系,更好服务高水平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评价体系的标准与要求,在党的领导、组织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资源、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对外开放、质量保障、专业群建设显性成果和社会影响与特色等方面,构建任务绩效考核标准,制定专业群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学期计划和相关建设任务清单,强化建设绩效考核与评价。不断分析诊断与动态跟踪预警,实时动态诊断与改进。

专业群首先定位是建设C档(校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通过2年培育建设成为校级重点专业(群),再通过2年培育建设成为B档(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再通过2年培育建设成为A档(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最终把专业群建设成为“湖北区域离不开,荆州地方不可代替,行业评价高,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高水平专业(群),打造省级特色品牌型“金专”。

2.重塑课程体系,推进高效课堂,打造新业态新生态“金课”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因此,在职业教育大众化教育和新发展时期更加重视课程体系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改革创新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模式, 以适应职业教育本位特点、多层次变化特点和“大国工匠”与“数字工匠”人才特点。

教育部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建设五大“金课”标准,包括线下“金课”、线

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

“金课”包括“金课程”和“金课堂”两个层面。

2.1.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应用性人才型“金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从重点抓规划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主,重点抓教学质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与体系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人才,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必须有效融入现代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必须在充分的市场调研、行业调研、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政校行企共同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成立由政校行企的专家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不断研讨诊断、修正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以期达到符合市场人才需要、行业人才需要和企业人才需要,打造应用性人才型“金课”。

2.2.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打造职业岗位技能型“金课”

坚持新时代教育价值理念,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课程体系。通过优化整合,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课程体系;不同年级的课程有序衔接,各类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比例科学合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特长和志向构建知识与能力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把专业技术前沿研究新进展新成果、科学技术新领域新技术、实践发展新理念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新趋势及时纳入教材。科学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类课程和素质拓展类课程,合理设置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法治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树立科学精神,增强人文素养,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提高专业智能,拥有康健体魄,打造职业岗位技能型“金课”。

2.3.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德技双修型“金课”

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课程建设,按照岗位要求、职业资格标准以及专业认证标准来科学设计课程目标与课程体系,尤其要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满足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课程群,开设好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全面打造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科学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非遗传承文化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打造德技双修型“金课”。

2.4.加强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工匠人才型“金课”

构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比重,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或课程模块。与行业企业协同共建实践类课程体系,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实践类课程群,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和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通过与行业企业开展协同育人,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坚持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实践教学科学组织运行模式,不断有效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打造工匠人才型“金课”。

2.4.丰富优质课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型“金课”

大力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应用。加大资源建设与研发力度,不断丰富优质课程资源。积极与行业企业协同开发精品在线课程,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组建以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师培训团队,培训提升教师规划设计课程的能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时代的教学特点,开展网络课程培训研讨、技能大赛、精品课程、开放课程等建设,打造具有互动式教学特点的课程教材。校企共同开发合页式校本教材和基于工作标准的合页式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培育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型“金课”。

2.5.营造新型教育教学生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型“金课”

职业教育教学课堂,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讲得多高端、讲得多深奥,来判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而是学生听懂没有?懂了多少?知识技能掌握多少?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没有期待度?学生满意率有多高?因此,必须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着力推进教师“导、测、评”和学生“展、演、练”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翻转课堂、模块教学、研学讨论、学做一体、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剖析重点,破解难点,实现“教师导课、激励启发”和学生“主动思维、实践研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重塑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教学生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推广“长艺金课”,定期举办“长艺金课”示范课、公开课,组织教师随堂听课相互学习交流,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培训与提高,全面整治消灭“水课”,培育建设推广“金课”,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型“金课”。

3.锚定“五术”教师标准,打造双师双能型“金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强调,“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阐述了“金师”的4大条件: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国际视野宽、五术要求精。

打造“金专”“金课”,关键在“金师”, 打造“金专”、“金课”,落脚点也在“金师”。如何培植“金师”?是职业教育的工作难点和改革的痛点。要对教师职称评价导向进行调整与改革,不再“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而是突出师德师风、教学业绩和社会服务。

3.1.锤炼师德师风品格,打造德高示范型“金师”

吴岩司长强调,作为教师“五术”要精。道术要精,要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学术要精,要学科深厚、专业精湛;技术要精,要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艺术要精,要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仁术要精,要坚守仁心仁术、以爱育爱。

政治素质好: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总书记对高等

教育的要求和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尽职,教书育人,服务成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育站位高: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新变化(普及化),锚定高等教育发展

新目标(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课程思政),把握高等教育培养新范式

(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从教育思想、质量标准、

技术方法等人才培养范式进行全方位改革,聚焦高等教育教学新基建(专业、课

程、教材、技术)。

师德师风强: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引领者,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人生导师,做“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打造德高示范型“金师”。

3.2.培植教学科研能力,打造双师双能型“金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培植教学科研能力,打造双师双能型“金师”。

专业技能强: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功底,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走进企业、走进工厂、走进车间,与企业技术专家研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改革创新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 

教学水平高: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融入“课程思政”“课程劳育”“课程非遗”等元素,积极参与“高效课堂”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优,学生到课率和满意度高,教学评价好。

科研成果优: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建设并取得较好成果;勇于承担提质培养行动计划项目任务,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课程革命案例、专业(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积极协同行业企业编撰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级合页式教材和新形态教材;积极参与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指导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省级、国家级优异成果。

3.3.培植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服务贡献型“金师”

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四大功能。社会服务职能,是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科学研究等职能的落脚点和最终目标。高职院校的实力竞争与特色发展,主要是服务能力的竞争与发展。突破传统发展路径,坚持育人为先,加强职业训练,积极开展对外培训与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围绕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挥专业教师人才与技术优势,不断培育提升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贡献能力,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金师”。

围绕“产教融合、城教融合”核心,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产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发挥优势作用,贡献智慧力量。锚定数字经济、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服务、智慧办公、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推进荆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和“一村一匠”培育工程,主动服务数字经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农业经济;锚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直播、智慧旅游等技术培训,促进旅游产品、信息产品、农业产品销售策划与网络直播,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扎实推进培养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金师”提升工程,打造服务贡献型“金师”。

3.4.发挥杰出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技术专家型“金师”

学校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培植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10-15名,“一对一、师带弟”培养青年教师,培植具有全球视野、勇于创新、年富力强、最有精力、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金师”;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及行业杰出人才4-5名,培育引领内涵建设和教学科研示范的“金师”;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技术专家20-25名,推进“拜师学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打造双师双能的“金师”;培植荆州市科技专家和荆州市科技特派员3-5名,带领专业教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内涵建设和技术服务为目标,打造技术专家型“金师”。

4.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金生”

董事长讲话提出了长艺版金生的主要标准:着力培养五好学生:“美雅、机敏、专注、自强、包容”。

根据大学生政治素质、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和综合能力要求,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德商、智商、情商、健商、挫商”等“五商”能力。

4.1.师以立德,培植忠才,打造铸魂爱党型“金生”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师以立德,培植忠才,培养学生“德商”。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

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立德树人,入心为要;立德树人,关怀先行;立德树人,多管齐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植学生家国情怀。政治站位高,思想觉悟好,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打造铸魂爱党型“金生”。

4.2.师以修技,培植国才,打造技能强国型“金生”

人才乃国之重器,育才造士,国之根本。师以修技,培植国才,培养学生“智商”。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始终坚持“立德树

人、德技并修”的育人方针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立德铸魂,着力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崇德塑身,努力打造“工匠摇篮”品牌;秉德强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三教”改革,发挥学校与企业育人“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人才兴国、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和斗志决心,培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培植新时代“大国工匠”和“数字工匠”国家栋梁和社会人才,打造技能强国型“金生”。

4.3.师以素能,培植全才,打造“一专多能”型“金生”

大学的本质是“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能力教育+X”。师以素能,培植全才,培养学生“情商”。

完善“一二三课堂”贯通育人机制。优化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突出课堂教学知识技能的正向价值;做好第二课堂同第一课堂衔接,通过选修课程、课堂拓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主题研讨、学习沙龙、专业社团、特长社团等形式,发挥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融合新媒体技术,发挥第三课堂(微信、微博等线上新媒体)优势,线下线上课程结合有效融合。全面培植学生综合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社会实践、社交沟通、写作演讲、创新创业、爱好特长、个性发展等综合能力,打造“一专多能”型“金生”。

4.4.师以涵养,培植健才,打造优秀品格型“金生”

师以涵养,培植健才,培养学生“健商”和“挫商”。“健商”是指培植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素质能力。“挫商”是指培植学生抗挫能力和逆境生存能力。

强化德育美育课程教育教学,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强自立、自信自强的事业观,坚定健康文明、快乐愉悦的生活观,理性看待成败功名,包容社会现实问题,培植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加强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和特长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培植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增强学生抗挫能力和逆境生存能力,培植健康体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及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的综合素养,打造优秀品格型“金生”。

4.5.师以长艺,草木成才,打造特长发展型“金生”

我国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呈现“终身学习化、类型多样化、发展个性化、管理现代化”的新变化。职业教育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师以长艺:学生通过长艺职院的教育培养,培植专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增长才干,增强技艺,打造新时代“大国工匠”和“数字工匠”的社会人才。

草木成才: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等学生特点,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教育模式。无论“小草”还是“大木”都成器成才,实现“人人成才、人人尽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重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标准,强化“三教”改革,打造“金专”“金课”“金师”,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特长发展型“金生”。

5.培育特色典型成果,打造竞争实力型“金系”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扣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总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完善顶层设计,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培育特色、促进就业,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推动院系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力量。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着力推进“规模兴系、质量强系、特色立系、品牌荣系”的发展战略,激活力、补短板、突优势,务实作为,重点突破;以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以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为抓手,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运行机制,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实施思想引领与制度创新工程、深化“三教改革”工程、建设特色专业群工程、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工程、培育“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工程、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工程等“六大基础工程”,争取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效、三年育特色,五年成品牌。

锚定职业教育新变化,培育特色典型成果,扎实推进“金师”“金课”“金师”“金生”培育建设工程,培育打造特色金系,助力集团及两院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和职教本科升本工程,提供特色成果支撑和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