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
首页 > 主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科研 >

经济管理系“十四五”课程建设规划

作者:主编 时间:2022-08-04 来源:未知

经济管理系“十四五”课程建设规划

根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十四五”课程建设规划》文件精神,依据《经济管理系“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经济管理系“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为发挥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强力指导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作,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完成《经济管理系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经济管理系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构建了以一体化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推进了课程建设,形成了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龙头的互联网+物联网专业群和以大数据与会计为龙头的现代商贸专业群的专业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开展180多门课程的教学,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整体设置。

(二)成绩与经验

1.课程建设实力明显增强

现开设有5个专业的课程建设有效推进。特别是围绕培育省级互联网+物联网专业群和校级现代商贸专业群建设计划,开展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建成省级重点课程1个、提升就业能力课程1个、校级资源库课程1个;基本形成专业群的雏形和课程研发、推广及扩展的整体水平。

2.课程教材开发能力明显提升

围绕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特色专业,积极编写相关校本特色教材与教辅。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探讨,召集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编写了校本教材1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课程内涵与价值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的编写体例更加完善。

(三)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设置存在不够科学合理,与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在课程课时等方面设计得不准确,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课程库。

2.课程内容需要加强。特色课程内容不是很详实,流于形式和表面,要加强对特色类课程的整体研讨和规划,让特色课程更有吸引力和价值。

3.课程库建设需要提速。专业课程资源库亟待建设与加强。

二、“十四五”期间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对接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荆州市“4611”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创新发展、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弘扬“精工精艺匠心匠魂”的校训精神,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课程诊改,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职业创新理念、开放进取精神、岗位实践能力、综合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建设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课程建设以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保障教学质量为根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理念、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思政”“课程劳育”“非遗传承教育元素,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原则。运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并应用、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分层建设的原则。集中优势资源,分级、分类进行国家级、省级、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此带动整体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4)企业标准融入原则。要充分结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开展与区域内知名企业联合构建协同育人的建设机制。建引结合,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校本特色课程,完善课程共建共享机制。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课程建设以完成“五个一”工程为总体目标:

构建一套体系。适应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将课程教学模式手段、考核方法、课程管理、教材教法、评价反馈等项目实施综合改革,构建一套以能学生能力为本位,符合企业需求,具有较高质量水准和新时代职教理念的课程体系。

建设一支队伍。实施“高学历高职称引进计划”即三年内引进一批专业急需的硕士学历(副教授职称)教师,培育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逐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适应课程建设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深度合作一批企业。围绕湖北51020和荆州4611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联合大中型企业、骨干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企业的岗位标准合理融入课程教学标准,打造一批校企深度合作的特色课程。

编写一批新形态教材。按照学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编写规划,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合页式校本教材,参与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一批优质、特色教材。

培育一批高职教育成果。以课程建设为平台,推动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力争省级、国家级教学项目成果有新的突破。

2.具体目标

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培育高素质教师,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力争所有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在着力打造“长艺金课”的基础上,建设校级重点课程5门,校级重点专业建成校级精品课程1门,建设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重点专业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力争立项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认定校级教学做一体化课程3门;建设校级重点校本教村3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3部,力争承担国家级规划教村1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形成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支撑和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

(四)任务与举措

1.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吸纳岗位(群)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科学构建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构建新业态课程标准体系。重点建设以项目化与数字化相结合为手段、以适应行业职业最新标准和岗位规范为目标、以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注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绿色高职教育、职业精神培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拓展选修课程的开设范围,形成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研究“三教改革”,突出先进性、应用性、实践性,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开发适应专业领域新发展、新要求、新技术、新工艺的课程内容。

构建新时代课程思政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新时代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2.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实现教学研究、教学成果突破,争取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等优势专业在课程建设规划上全省领先,建设省级优质课程3门,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5个,出版教材5部。建设互联网物联网专业群和金融财经专业群培育建设8个校级教学科研团队,2个省级创新教学团队;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利用微课、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注重课程过程考核和评价,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占比,突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评价。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实施合作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利用智慧课堂、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手段,打造“金课”,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课程整体科学性。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同时遴选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强、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多途径、多手段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逐步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稳步增长、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实施多元化课程评价改革

贯彻教学做一体化原则,深化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完善教师绩效激励机制,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根据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遵循能力递进的原则,融合绿色教育理念,设计教学单元(项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模式理实一体,推进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由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实施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建成校级课程评价改革项目3门。

5.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有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服务课程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运用,依据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要求,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颗粒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如电子教学视频、动画、微课等,利用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数字资源。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投入2000万进行智慧校园建设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积极推进视频公开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力争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取得突破。

6.持续推进课程诊改,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按照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由专业、课程负责人担任组长的课程质量保证小组,负责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建立课程诊改机制。以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教学质量提高为切入点,制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确定课程层面质量控制关键点,以“靶点诊改法”推进课程诊改,完善督导听课制度,加强对课程教学工作的监测、预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指导机构

加强课程建设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需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级的系统建设。系部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负责课程总体设计规划,制定课程建设诊改的指标及标准;系部教学办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与监控,负责课程检查、验收和表彰。

系部成立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强化课程建设规划的监督审查与实施监控。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是课程建设的直接负责人,根据课程诊改指标和标准,负责本专业的课程建设工作。

(二)进行分级管理

校级课程分为两级:合格课程和精品课程。课程建设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建设完毕,进行申请复核、验收。每两年检查一次,达到合格标准、精品标准的授予合格课程、精品课程;检查不合格者,给予一年的诊改期,一年后仍不合格者,暂停该门课程或暂停授课教师讲授该门课程的资格。

(三)纳入工作计划

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对规划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进度和责任主体,并将主要任务和核心指标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课程建设列入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接受检查。

(四)建立激励机制

对于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在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五)落实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项目的资金支持,统筹各类经费,突出建设重点,落实规划实施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