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现代信息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培育建设方案
一、项目名称
现代信息技术高水平专业群
二、领导小组
组 长:刘万钧
副组长:刘梦瑶
学校成员:张灵芝、李诗彤、张刘、雷旭、张亚欣、李勤加、朱黄龙、涂毅超、张志红、钟声、王成林、吴文溢、余黎、官敏
企业成员:陈颖、段石林、汤磊
领导小组下设专业群项目建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张灵芝(兼)
三、建设团队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职务 | 学历学位 | 所学专业 | 工位单位 | 项目职务 |
1 | 周大勇 | 女 | 副教授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学校教师主持人 |
2 | 陈 颖 | 男 | 工程师 /副总经理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 | 企业专家主持人 |
3 | 张 刘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4 | 张志红 | 女 | 助教 | 研究生/硕士 | 情报学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5 | 雷 旭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6 | 李勤加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7 | 朱黄龙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8 | 张亚欣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电子信息工程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9 | 涂毅超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10 | 钟 声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电子商务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11 | 王成林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12 | 吴文溢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13 | 余 黎 | 男 | 助教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14 | 官 敏 | 女 | 助教 | 本科/学士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15 | 段石林 | 男 | 工程师 /教学主管 | 本科/学士 | 电子信息工程 |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 | 项目成员 |
16 | 汤 磊 | 男 | 工程师 /项目经理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 | 项目成员 |
17 | 刘万钧 | 男 | 副教授 | 本科/学士 | 动物医学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18 | 刘梦瑶 | 女 | 讲师 | 本科/学士 | 市场营销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19 | 张灵芝 | 女 | 助教 | 本科/学士 | 影视动画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20 | 李诗彤 | 女 | 助教 | 本科/学士 | 现代物流管理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项目成员 |
四、建设背景
(一)我国信息技术行业飞速发展
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领域。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为引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深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经济发展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润滑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和网络社会的崛起。
2.信息技术企业数量成倍增加。2018年末,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四大行业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法人企业数量104.7万户,比2013年末增长2.6倍。
3.电子产品制造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法人企业数量13.4万户,比2013年末增长81.8%。
4.软件研发应用产业高速发展。在“硬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软件产业发展更快。2018年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数量76.8万户,比2013年末增长3.2倍。
5.互联网产业呈现井喷式扩张。2018年末,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法人数量12万户,比2013年末增长3.8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6.电信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8年末,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法人企业数量2.5万户,比2013年末增长1.2倍。我国电话用户数量、固定宽带用户数量、移动电话基站数量、光缆线路长度均居世界首位。2018年,北斗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2019年,5G正式投入商用,电信产业持续稳步发展,正在迈上新的台阶。
7.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呈现新特点。信息技术产业产业蓬勃发展,动力强劲,成效显著,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横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为国民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质量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大引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产业,而且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一个支撑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独立的“第四产业”正呼之欲出。
(二)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背景
1.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湖北作为制造业大省,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即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推动疫后经济重振、加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进程的关键时期,必须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湖北制造向质量效率型、高端引领型转变。
2.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产业发展。我省在保障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运营稳定的同时,将招引上下游企业做好配套,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领域融合应用,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与通信等核心产业集群。
3.湖北数字经济跃升工程。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以5G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广“上云、赋智、用链”等新技术应用,力争到2023年我省数字经济总规模突破2.6万亿元,保持中部省份第一,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三)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背景
1.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培育壮大装备制造、医药化工、轻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4个千亿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6个过500亿产业,培优锻强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石油石化装备、生物医药、光伏新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现代煤化工、现代造纸、食品加工、婴童装、节能环保11个优势产业集群。
2.荆州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荆州市奋力打造的六个500亿级产业之一,全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53家(2021年数据),以荆州开发区为核心,以光通信、新型显示、锂电池、电子元器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形成以荆州开发区电子工业产业园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拥有菲利华、航天南湖、广兴通信等光通信企业,悠进电装、亮锐科技、蓝光电子、中泰电子、中磁尚善等新型元器件企业,五光方电、山鹰光电、扬子江光电等新型显示企业。围绕通信、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国内500强公司以及优质潜力公司,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企业集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产业数字化聚集区。
五、建设基础
目前学校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育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经过6年的培育建设,取得优良的成效。
1.学生规模:计算机应用技术1020人,大数据技术146人,电子商务198人,软件技术187人,现代物流管理141人。合计在校生规模1692人。
2.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40人。专职教师25人占62.5%,企业兼职教师15人占37.5%;硕士学历学位4人占10%,本科36人占90%;副教授(工程师)5人占12.5%,讲师(高级技工)18人占45%;双师素质教师32人占80%,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30人占75%;省技术能手5人,楚天技能名师1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3.实训条件:拥有有计算机应用实训室、软件应用实训室、大数据运维实训室、网络安全技术实验室、硬件维修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现代物流运营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室5个,拟建设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实训中心1个。实训仪器设备值1250多万元,实训工位数864个,基本满足专业群在校学生的教学实训要求。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12个,实习工位数530个,基本满足专业群学生校外实训实习要求。
4.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办学模式,联合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武汉誉天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网盒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万声通讯有限公司、湖北国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海尔物联网智能家电有限公司、美的楼宇科技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取得一定成效成果。实践教学基地5个和毕业生就业基地10个。
5.专业特色:着力推进培育实施“校政行企”深度合作机制,依托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网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1+X证书”试点,着力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职业技能模式,培养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实践实操能力,逐步培育建设成为省级“1+X证书”试点平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信息产业、数字经济、智能化、智慧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托武汉誉天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网盒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万声通讯有限公司、海尔物联网智能家电有限公司、美的楼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共建共享、共生共赢”校企合作关系,发挥校企技术与资源优势和企业强大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进行校内平台导师和技术资源的整合,组建专业社团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开展社会服务与培训。
6.社会服务:面向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积极
参与荆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和“一村一匠”培育工程,主动服务农业农
村经济发展,助推农业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培育农业农村技术人才;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融合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直播、
智慧旅游等专业技术,促进农业农村产业产品销售策划与网络直播,
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和农村农民产业致富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六、建设方案
(一)专业群构建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
专业群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大类代码 | 专业代码 | 专业现状 |
现代信息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类 | 5102 | 510201 | 6年 |
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 | 5102 | 510205 | 2年 | |
云计算技术应用 | 计算机类 | 5102 | 510206 | 申报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5101 | 510102 | 申报 | |
智能互联网络技术 | 通信类 | 5103 | 510307 | 申报 |
(二)师资建设
加大引进力度,通过在职称评定、福利薪酬、科研项目方面加大力度,以达到高层次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干得久;专业带头人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把行业、企业、地区知名的专家、学者、技术技能高手通过双聘和柔性引进为专业带头人;高水平教师团队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对标高水平教师团队指标培育建设;学历、职称、专业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和培育选择,通过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二)技术研发推广平台
围绕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锚定计算机应用工程服务信息产业、数字经济、智能化、智慧化的专业建设发展目标,着力推进培育实施“校政行企深度合作”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的“一试点、一学院、两中心”技术研发推广平台。
1.培育省级“1+X”证书试点平台。依托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网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1+X证书”试点,着力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职业技能模式,培养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实践实操能力,逐步培育建设成为省级“1+X证书”试点平台。
2.培育省级“产教融合”技术平台。依托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湖北国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育建设“数字智能产业学院”,重点开展软件技术、大数据运维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等深度合作,培养信息产业、数字经济、智能化、智慧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培育建设成为省级“产教融合”技术平台。
3.培育省级校企合作技术平台。依托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武汉誉天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网盒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万声通讯有限公司、湖北国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海尔物联网智能家电有限公司、美的楼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共建共享、共生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发挥校企技术与资源优势和企业强大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共建“技术研发中心”1个和“协同创新中心”个,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和成果转化。通过五年时间,逐步建设成为省级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中心”。
(三)校企合作
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办学模式。加大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武汉誉天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网盒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万声通讯有限公司、湖北国菱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海尔物联网智能家电有限公司、美的楼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深度合作。
1.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基地20个、师资培训基地10个、实践教学基地30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5个和毕业生就业基地50个。
2.着力探索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的教学模式,推广实施“双向三进”和“企业课堂”校企合作模式。
3.按照“三全一主体”(校企合作全过程、工学结合全方位、工学交替全普及,学徒培养为主体)思路,创新多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同设置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管理学生、共同实施双向考评的“六共”人才培养机制。
(四)社会服务
面向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主动服务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服务、智慧办公、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1.积极服务荆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参与荆州市乡村振兴和“一村一匠”人才培育工程,主动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力争每年培培训乡村振兴技术人才和专业合作社技术人才1000人。
2.积极服务行业经济技术人才战略。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加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直播、智慧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争每年培训技术人才1500人。
3.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和“产城融合”,专业建设发展有效融入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培育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学院”1个和乡村振兴“校镇合作基地”2-3个,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力。
(五)招生规模
每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招生不少于500人,其它专业招生计划不低于100人,专业群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000人。计划招生完成率不低于98%,新生报到率不低于95%。
(六)人才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和探索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争省级二等奖5项、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3项、一等奖1项,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98%,毕业生专业对口率≥85%,毕业生社会(行业企业)满意率≥85%,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85%。
(七)办学条件
加大专业硬件投入,拟建立网络攻防实训室、大数据实验室、计算机组装实训室、云计算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计算机基础实训室、数据库综合实训室、软件开发实训室和软件开发仿真实训室等9大实训室,实习实训工位不低于1800个。稳定的可持续使用的专业建设经费并逐年增长,专业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原则上不低于1万元,同时应加大与相关领域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优质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等培养模式,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七、预期成效
(一)项目成果,培育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按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着力加强的专业师资队伍、办学保障条件、办学特色品牌、产教研训融合、政校行企合作、技术研发平台、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力度,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三年建成校级高水平专业,五年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二)专业定位,培育高素质应用型服务型人才
紧扣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着力培育建设专业群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专业群。
(三)人才培养,培育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企业出题目、专业做文章,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企业技术堵点、管理难点、关注热点,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内容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推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及时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有效机制。
(四)师资队伍,培育引进行业杰出人才队伍
着力培养专业(群)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18名,新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教师6人;打通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通道,务必在职称结构有显著改善;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技术专家30名;加快培育建设高水平教师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达到省级标准条件要求;引进高学历(高职称)行业专业技术杰出人才5名。
(五)师资水平,培育省级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
加大校内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育力度,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项岗锻炼每年36天(五年达到6个月);加大企业技术能手和技术专家的聘用力度,聘用企业导师30名;双师素质教师占比不少于90%。培训提能力,项目拉动建团队,重塑管理机制。
(六)课程体系,培育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培养的落脚点是课程,课程质量是决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按照国家(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办学要求,全程把握好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各个环节。强化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企业技术专家高度参与,校企业技术人共同研讨,课程标准有效对接岗位标准,课程体系有效融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现代化技术,培养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七)课程建设,培育省级高水平教学资源
按照专业群的专业课程,重塑基于工作内容和岗位标准的课程标准;通过政校行企深度合作共同研发省级高水平合页式教材、新形态教材10部;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共同开发培育建设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0门及教学资源库建设10门。
(八)政校行企,培育省级“产教融合”特色品牌
培育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学院1个、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1个;建立产教融合基地30个、“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班10个、实习就业基地50个;校企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和“技术研发中心”1个;着力培育建设省级项目1-2个。
(九)社会服务,培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品牌
围绕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面向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主动服务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服务、智慧办公、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1.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一村一匠”培育工程,培育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培养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力争每年社会培训1000人。
2.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融合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直播、智慧旅游等专业技术,促进农业农村产业产品销售策划与网络直播带货,力争每年培养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及互联网物联网营销技术人才1500人。
3.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和“产城融合”,培育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学院”1个、乡村振兴学院1个和“校镇合作基地”2-3个。
八、任务清单
建设内容 | 建设项目 | 2022-2023年建设目标 | 2024-2025年建设目标 |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专业群理 事会建设 | 成立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理事会。
1.专业理事会成立方案; 2.参加专业理事会单位信息; 3.理事会章程。 4.理事会工作材料 | 预期目标: 成立信息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 | 预期目标: 完善信息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 |
验收要点: 1.成立专业理事会; 2.理事组成及会员单位名单、单位基本信息及工作记录; 3.理事会工作计划与总结材料。 | 验收要点: 1.理事会工作记录; 2.理事会成员单位行业影响力成果材料; 3.理事会工作计划与总结。 |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
校企合作 制度建设 | 在校理事会及校企合作处的指导下,与相关企业达成校企合作意向。 1.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文件; 2.校企具体合作相关协议。
| 预期目标: 在校理事会及校企合作处的指导下,确立运行机制、制订管理制度。 | 预期目标: 完善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 | |
验收要点: 1.相关管理制度; 2.运行机制机制和制度的执行情况; 3.效果评价与完善情况。 | 验收要点: 1.各类合理的规章制度; 2.各类制度的执行情况; 3.运行机制、制度的反馈与完善情况。 | |||
责任人:刘梦瑶 | 责任人:刘梦瑶 | |||
人才培养 方案创新 | 探索信息技术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研原始材料及调研报告; 2.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各专业人才规格与需求的调研报告; 3.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意见; 4.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5.与企业共同制订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 6.合作企业基本信息; 7.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意见。 | 预期目标: 实施信息技术专业群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 预期目标: 完善信息技术专业群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省级特色品牌。 | |
验收要点: 1.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开课计划、授课进度、教学评价方式等; 2.2022年人才培养实施性计划; 3.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的变化情况质量分析;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总结、教研成果、教学成果。 | 验收要点: 1.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同行专家对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3.2022年人才培养实施性计划; 4.学生学习、就业的情况记载与分析; 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教研成果、教学成果。 |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
课程体 系创新 | 构建信息技术专业群各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1.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各专业岗位调研记录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 2.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3.课程开发方案(人员分工、进度安排、资金预算等); 4.论证会议、评审资料及立项文件等资料汇编。 | 预期目标: 实施信息技术专业群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 预期目标: 完善信息技术专业群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 |
验收要点: 1.企业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2.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3.确定专业课程标准、教学任务、技能项目; 4.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成果(研究成果); 5.实施新课程体系后学生的变化情况分析。 | 验收要点: 1.新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2.完善之后的课程体系; 3.专业课程标准; 4.实施效果评价; 5.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成果。 |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 课程教 材建设 | 1.完善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工作过程合页式专教材。 | 预期目标: 1.校级合页式式教材2门。 2.省级合页式专教材1门。 | 预期目标: 1.省级合页式式教材2门。 2.国家级合页式式教材1门。 |
验收要点: 1.校级合页式式教材2门。 2.省级合页式专教材1门。 | 验收要点: 1.省级合页式式教材2门。 2.国家级合页式式教材1门。 |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
在线开放 课程建设 | 完成一门在线开放课程。 培育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2.课程教学资源库网站。 3.在线可学习。 | 预期目标: 完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 预期目标: 完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 |
验收要点: 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成果(教材、课程标准、课件、训练手册、视频音像、题库、论文等); 2.课程教学资源库网站。 3.在线可学习。 | 验收要点: 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成果(教材、课程标准、课件、训练手册、视频音像、题库、论文等); 2.课程教学资源库网站。 3.在线可学习。 |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
专业教学 资源库建设 |
培育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培育建设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 预期目标: 完成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 | 预期目标: 完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 | |
验收要点: 1.专业教学资源库成果(平台、教材、课程标准、课件、训练手册、视频音像、题库、论文等); 2.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 3.在线可学习。 | 验收要点: 1.专业教学资源库成果(平台、教材、课程标准、课件、训练手册、视频音像、题库、论文等); 2.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 3.在线可学习。 |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责任人:张刘、雷旭 | |||
师资队伍 培育建设 | 专业带头 人培养 | 培育专兼职骨干教师各1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1.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2.专业带头人简介及学历、学位、进修、获奖证书复印件; 3.专业带头人的培训情况; 4.专业带头人企业经历; 5.专业带头人科研情况; 6.专业带头人社会服务情况; 7.专业带头人培养教师情况; 8.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成果。 | 预期目标: 培养专业带头人。
| 预期目标: 全方面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 |
验收目标: 1.专业带头人教学情况材料; 2.专业带头人参加学术交流、培训及到企业锻炼记录情况材料; 3.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团队建设记录材料; 4.专业带头人科研及社会服务情况材料。
| 验收目标: 1.近三年科研成果汇编、课题结题材料汇编; 2.近三年服务的企业简介、取得的成果汇编、效益证明汇编; 3.近三年进修、培训等通知文件、学习资料、学习成果总结、照片、经费支出等资料汇编; 4.近三年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情况总结或工作总结; 5.在行业、同类院校中影响力证明材料汇编。 | |||
责任人:刘梦瑶、张刘 | 责任人:刘梦瑶、张刘 | |||
骨干教 师培养 | 培养骨干教师18名。 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国内外研修、企业锻炼计划、方案、总结等记录; 3.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情况; 4.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成果; 5.主持或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成果; 6.指导学生竞赛、创业实践、专业活动成果; 7.骨干教师简介及学历、学位、进修、获奖证书复印件; | 预期目标: 培养一名骨干教师。 | 预期目标: 培养一名骨干教师。 | |
验收目标:培养骨干教师6名 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国内外研修、企业锻炼计划、方案、总结等记录; 3.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情况; 4.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成果; 5.主持或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成果; 6.指导学生竞赛、创业实践、专业活动成果; 7.骨干教师的成长情况; 8.引进教师的成长过程情况。 | 验收目标:培养骨干教师10名 1.引进骨干教师的个人资料; 2.国内外研修、企业锻炼等计划、方案、总结、成果; 3.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4.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成果; 5.主持或参与教研项目成果; 6.指导学生竞赛、创业实践、专业活动成果; 7.社会服务成果;
| |||
责任人:刘梦瑶、张刘 | 责任人:刘梦瑶、张刘 | |||
青年教 师培养 | 培养一名青年教师15名。 1.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国内外研修、企业锻炼计划、方案、总结等记录; 3.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情况; 4.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成果; 5.主持或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成果; 6.指导学生竞赛、创业实践、专业活动成果; 7.青年教师简介及学历、学位、进修、获奖证书复印件 | 预期目标:培养青年教师5名 验收目标: 1.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国内外研修、企业锻炼计划、方案、总结等记录; 3.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情况; 4.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成果; 5.主持或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成果; 6.指导学生竞赛、创业实践、专业活动成果; 7.青年教师简介及学历、学位、进修、获奖证书复印件 | 预期目标:培养青年教师10名 验收目标: 1.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国内外研修、企业锻炼计划、方案、总结等记录; 3.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情况; 4.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成果; 5.主持或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成果; 6.指导学生竞赛、创业实践、专业活动成果; 7.青年教师简介及学历、学位、进修、获奖证书复印件 | |
责任人:刘梦瑶、张刘 | 责任人:刘梦瑶、张刘 | |||
兼职教 师培养 | 培养企业兼职教师30名。 1.兼职教师培养计划; 2.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 3.兼职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兼职聘书; 4.兼职教师教学记载、教学效果评价等; 5.兼职教师指导教学实习、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记录; 6.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果; 7.兼职教师年度考核情况。 | 预期目标: 培养一名企业兼职教师,使企业兼职教师达八人。 | 预期目标: 培养一名企业兼职教师,使企业兼职教师达九人。 | |
验收目标:培养企业兼职教师12名 1.兼职教师培养计划; 2.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 3.兼职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兼职聘书; 4.兼职教师教学记载、教学效果评价等; 5.兼职教师指导教学实习、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记录; 6.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果; 7.兼职教师年度考核情况。
| 验收目标:培养企业兼职教师18名 1.兼职教师培养计划; 2.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 3.兼职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兼职聘书; 4.兼职教师教学记载、教学效果评价等; 5.兼职教师指导教学实习、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记录; 6.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果; 7.兼职教师年度考核情况。 |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
双师素质 教师培养 |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20名 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 2.教师参加企业锻炼情况; 3.资格证、“双师素质”教师聘书; 4.教师参加教改和科学研究成果; 5.双师教师参与教学的基本情况; 6.引进行业企业杰出人才5名; 7.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5名。 | 预期目标: 引进行业杰出人才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5名 | 预期目标: 引进行业杰出人才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5名 | |
验收目标: 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 2.教师参加企业锻炼情况; 3.资格证、“双师素质”教师聘书; 4.教师参加教改和科学研究成果; 5.双师教师参与教学的基本情况。 | 验收目标: 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 2.教师参加企业锻炼情况; 3.资格证、“双师素质”教师聘书; 4.教师参加教改和科学研究成果; 5.双师教师参与教学的基本情况。 |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
实践教育 体系建设 | 校内实训 室建设 | 完成校内实训升级改造4个,建立信息技术实训中心1个。 1. 建设的依据与建设方案; 2.项目申报书; 3.新购设备验收单、发票; 4.实训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5.确定实训项目和培训内容; 6.建设与服务的成果。 7.设施到位,正常使用。 | 预期目标: 完成校内实训升级改造4个。 验收目标: 1.建设的依据与建设方案; 2.新购设备验收单、发票; 3.实训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4.确定实训项目和培训内容; 5.建设与服务的成果。 6.设施到位,正常使用 | 预期目标: 完成校内信息技术实训中心1个 验收目标: 1.建设的依据与建设方案; 2.新购设备验收单、发票; 3.实训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4.确定实训项目和培训内容; 5.建设与服务的成果。 6.设施到位,正常使用 |
责任人:刘梦瑶、张刘 | 责任人:刘梦瑶、张刘 | |||
校外实 训基地 | 新建校外产教融合基地50个。 1.校外基地的建设规划与建设论证报告; 2.完成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功能建设; 3.校外基地基本信息; 4.实习基地协议; 5.实践教学合作协议; 6.学生实习学生名单一览表; 7.兼职教师辅导实习情况记载表; 8.专家、老师、学生对校外基地的评价。 | 预期目标: 新建校外产教融合基地20个。 | 预期目标: 新建校外产教融合基地30个。 | |
验收要的: 1.校外基地的建设规划与建设论证报告; 2.完成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功能建设; 3.校外基地基本信息; 4.实习基地协议; 5.顶岗实习协议; 6.顶岗实习学生名单一览表; 7.专、兼职教师辅导实习情况记载表; 8.专家、老师、学生对校外基地的评价。 | 验收要的: 1.校外基地的建设规划与建设论证报告; 2.完成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功能建设; 3.校外基地基本信息; 4.实习基地协议; 5.顶岗实习协议; 6.顶岗实习学生名单一览表; 7.专、兼职教师辅导实习情况记载表; 8.专家、老师、学生对校外基地的评价。 |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社会培训 |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基层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1000人。 1.培训方案; 2.培训基地基本信息; 3.培训教材、课件; 4.培训教师基本信息; 5.学员登记表; 6.培训现场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 7.跟踪服务材料汇编; 8.培训效果分析。 | 预期目标: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基层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500人次。 | 预期目标: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基层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500人次。 |
验收要点: 1.培训方案; 2.培训基地基本信息; 3.培训教材、课件; 4.培训教师基本信息; 5.学员登记表; 6.培训现场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 7.跟踪服务材料汇编; 8.培训效果分析。 | 验收要点: 1.培训方案; 2.培训基地基本信息; 3.培训教材、课件; 4.培训教师基本信息; 5.学员登记表; 6.培训现场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 7.跟踪服务材料汇编; 8.培训效果分析。 |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
技术服务 | 建立校镇合作6个,校县合作2个。 1.送科技下乡2次,开展专业讲座2次,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每年带动组织学生50人次参与技术服务。 1.结对帮扶协议书和文件、帮扶效果证明材料; 2.科技下乡文件、发放资料等材料; 3.专业讲座安排、照片、讲义或课件; 4.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方案和实施材料。 | 预期目标:建立校镇合作3个,校县合作3个。 1.送科技下乡2次,开展专业讲座2次,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 2.每年带动组织学生50人次参与技术服务。筹建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网站。 | 预期目标:建立校镇合作3个,校县合作3个。 1.送科技下乡2次,开展专业讲座2次,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 2.每年带动组织学生50人次参与技术服务。筹建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网站。 | |
验收要点: 1.结对帮扶协议书和文件、帮扶效果证明材料; 2.科技下乡文件、发放资料等材料; 3.专业讲座安排、照片、讲义或课件; 4.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方案和实施材料; 5.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网站筹建材料 | 验收要点: 1.结对帮扶协议书和文件、帮扶效果证明材料; 2.科技下乡文件、发放资料等材料; 3.专业讲座安排、照片、讲义或课件; 4.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方案和实施材料; 5.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网站正常使用。 |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
技术研发 | 整合专业资源培育建设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合作企业相关协议; 2.合作企业相关技术、产品; | 预期目标: 筹建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 | 预期目标: 培育建设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 | |
验收要点: 1.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文件; 2.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各种规章制度; 3.中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材料。 | 验收要点: 1.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文件; 2.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各种规章制度; 3.中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材料。 |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责任人:刘万钧、刘梦瑶 | |||
教育质量 评价建设 | 专业建设诊改与教学质量报告 | 专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报告。
| 预期目标: 年度专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报告。 | 预期目标: 年度专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报告。 |
验收要点: 年度专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诊改进报告 | 验收要点: 年度专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诊改进报告 | |||
责任人:刘梦瑶 | 责任人:刘梦瑶 | |||
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 创业实践 平台建设 | 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1.专业社团; 2.创新创业管理制度; 3.创新创业成果。 | 预期目标: 申报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 预期目标: 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相关成果 |
验收要点: 1.项目申报材料。 | 验收要点: 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成果 | |||
责任人:刘万钧、李诗彤 | 责任人:刘万钧、李诗彤 |
九、经费预算
建设 内容 | 序号 | 任务 要点 | 2022-2023年 (万元) | 2024-2025年 (万元) | 合计 (万元) |
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创新 | 1 | 专业群理事会建设 | 1 | 1 | 2 |
2 | 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 1 | 1 | 2 | |
3 | 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 1 | 1 | 2 | |
4 | 课程体系创新 | 1 | 1 | 2 | |
5 | 中国特色学徒制培育 | 10 | 10 | 20 | |
教育教学 资源建设 | 1 | 课程教材建设 | 5 | 5 | 10 |
2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 5 | 5 | 10 | |
3 |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 50 | 70 | 120 | |
师资队伍 培育建设 | 1 | 专业带头人培养 | 4 | 4 | 8 |
2 | 骨干教师培养 | 2 | 2 | 4 | |
3 | 青年教师培养 | 1 | 1 | 2 | |
4 | 兼职教师培养 | 1 | 1 | 2 | |
5 |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 2 | 2 | 4 | |
6 | 引进行业杰出专业人才 | 3 | 3 | 6 | |
7 | 省给创新教学团队建设 | 4 | 4 | 8 | |
实践教育 体系建设 | 1 |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 300 | 400 | 600 |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 200 | 200 | 400 | ||
2 | 省级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 5 | 5 | 10 | |
社会服务 能力建设 | 1 | 社会培训 | 3 | 3 | 6 |
2 | 技术服务 | 4 | 4 | 8 | |
3 | 技术研发 | 4 | 4 | 8 | |
教育质量 体系建设 | 1 | 专业建设诊改与教学质量报告 | 1 | 1 | 2 |
学生创业创新 实践平台建设 | 1 | 信息技术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 2 | 2 | 4 |
合计 | 610 | 730 | 1340 |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制保障
学校成立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培育建设专班,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各部门协同联动,经济管理系组织实施,确保建设目标顺利推进。经济管理系作为本项目建设的责任单位,成立了项目建设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设项目的具体工作。成立校企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理事会),对项目建设具体内容进行指导。
(二)政策经费保障
学校出台支持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培育建设的相关政策,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培育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学校根据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分年度实施建设经费,确保各个建设子项目高质量按期培育建设工作任务。
(三)质量监控保障
项目建设实行分级负责人制,各级设立联系人和负责人,定期检查,帮助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建设实行项目目标制,确定各项目建设目标,组织专家论证项目,并建立项目执行监控机制,监督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验收制,每个具体项目的建设,都责任落实到人,制定详细的建设进度表,签订责任状,加强过程监管,保证各个建设项目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使用状况、发挥效能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
经济管理系
2022年7月25日
<< 上一篇:经济管理系“十四五”课程建设规划
>> 下一篇:数字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研发推广平台建设方案